虎丘塔,又名云岩寺塔,位于苏州虎丘山顶,是一座七层八角形、以砖结构为主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,建于五代末年周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,是江南最古老的一座大型砖塔、江苏省唯一仅存的五代砖结构古塔。
千年的历史沧桑,加上风雨、雷电、战火等考验,如今的虎丘塔正面临着新的危机:塔身砖块掉落、塔内粉刷层剥落较为严重,塔顶第7层有明显渗水情况,塔身多处裂缝。

前两次"伤筋动骨"的维修,才保住虎丘塔屹立不倒 前两次"伤筋动骨"的维修,才保住虎丘塔屹立不倒。

现在的虎丘塔塔身已向北偏东倾斜2.34米,最大倾角将近3度。有关倾斜形成的原因,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马振暐介绍,一是由于塔建在山顶斜坡之上,西南高、东北低,塔下是一层薄厚不一的人工杂填土层地基,而且塔墩底部既无放大脚,又未深埋地基之中(埋入地坪下约12厘米),6000多吨的塔重对地基承载力和平衡状态是一个考验。
二是长期地基渗水潜流冲刷,填层中的土颗粒流失,基土中产生孔隙,在塔体重量的作用下,地基产生不等量的变形压缩,导致塔体的不均匀沉降,造成塔身倾斜。

马振暐说,在明崇祯十一年(1638),当时因塔身倾斜损坏严重,重修第七层时,有意砌向倾斜相反方向,欲借此调正重心,以致造成现在的塔身呈"香蕉型"。"这一纠偏虽起到一些作用,但未能全面制止塔身的倾斜发展。"
清咸丰十年(1860年),虎丘山上寺庙毁于火,也波及塔,加上年久失修,到新中国成立初,塔身已严重残破,千疮百孔,每层处于坍塌状态,一、二层裂缝宽达10多厘米,岌岌可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