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成吉思汗在1207年创建汗国起,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蒙古铁骑便已征服漠北、东北、华北、西域、吐蕃、中亚、西亚以及东欧大部分地区,使汗国的版图横跨亚欧大陆,并差点踏进非洲。蒙古每战必捷、灭国无数,但在西亚的一场遭遇战中却被迫停止西进的步伐,没能踏进非洲。这场足以影响世界命运的遭遇战,便是蒙古与埃及之间的艾因·贾鲁之战。

1811年,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。虽然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,出生也算显贵,但到其父亲一辈,家道早已中落。他父亲是四等台吉(台吉是清朝对蒙古贵族的封爵名,分一至四等,四等为最末等),却靠放牧为生,被别人戏称为“雅马台吉”,即放羊的穷台吉。有一天,父亲正在放羊,得到妻子生下双胞胎的消息匆忙赶回,给哥哥取名“朗布林沁”,意指宝贝大象;为他取“僧格林沁”,意思是宝贝狮子。僧格林沁从小就随父亲一起辗转多地放牧,可以说尝尽了人间冷暖。僧格林沁,清朝抗英名将。

僧格林沁的命运能够发生转变,还得感谢其伯父、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的布和巴特尔。他12岁时在伯父家住过一段时间,随着伯父去过本旗最为显赫的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家做客。索王侧室韩氏夫人见僧格林沁年少聪慧、仪表堂堂,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因索王与嘉庆皇帝之女成亲后没有儿子,按规须从家族近支中选定嗣子。伯父做通了韩氏夫人的工作,把僧格林沁作为候选人报送朝廷。道光皇帝审阅族众,见僧林格沁仪表非常,立为索王嗣子。也就是说,僧格林沁靠着高颜值改变了人生命运,成了世袭郡王,还沾了养母的光,做了道光皇帝的皇亲国戚。自然,他把自己从放牛娃到贵族的命运转变,都归功于朝廷的恩宠,终其一生都绝对效忠于清廷。

1865年5月,赖文光率领捻军在菏泽城西北高楼寨一带聚集,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埋下伏兵。僧格林沁以为全歼捻军的机会到来了,率领骑兵孤军冒进,于5月18日向高楼寨发起进攻。捻军先派少数兵马诱敌,稍一接触就作溃逃状,一步步把僧格林沁的军队引入了埋伏圈,经过一番激战后把清军击溃。僧格林沁率领残兵退入高家楼南面的一个荒圩“葭密寨”,被捻军团团围住。
当天夜里,缺弹少粮的清军要求突围,僧格林沁被迫同意。因天黑看不见路,清军只能四处乱闯,从属有一半被捻军杀死。当僧格林沁逃离到一个名叫吴家店的小地方时,追随而来的捻军使用一丈多长、一头安装利刃的长枪,对着清军一阵乱捅,很多清军都被挑落下马。僧格林沁凭着人高马大,提刀奋力抵挡,但经不住捻军人多势众,最终身受重伤,在一处麦田毙命,时年54岁。

僧格林沁战死之后,曾国藩立即派遣左宗棠前往搜尋其尸体。由于事发突然,一时间也难以准备棺椁。最后,还是一位县令将其祖母的寿木捐出,才让僧格林沁体面入殓。
消息传回北京,垂帘听政的两宫震悼,下令予以厚葬,祀昭忠祠,于立功地方建专祠,配享太庙。僧格林沁的陵墓位于沈阳郊外,经过150多年的风雨洗礼,目前仅剩一块石碑,还断成了两节。而一户蒙古族的白姓人家,一百多年来始终为其守墓,已经持续了十辈人。